返回

穿书独美后,高冷世子跪求恩宠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24章 陆江年没回来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元婉如呆愣了一会,才露出一抹苦笑。

    谈恋爱果然是一件麻烦的事情。

    既然他不是非她不可,那也就意味着,其实他也没有那么喜欢她。

    如果两个人不适合,早早说清楚,对彼此都好,省得越陷越深。

    她下了马车,庞嬷嬷忙上前扶着她,压低声音焦急地问:“姑娘,您和大公子吵架了?”

    元婉如不欲多说:“没什么,意见不合而已。”

    庞嬷嬷长叹一声:“奴婢瞧着,大公子待您极好,真心实意,有什么事也该好好商量,吵架可要不得。”

    元婉如有些心烦:“别提他了,你为何在这里等我,是有急事吗?”

    主仆两人说着话,根本没有留意到,长长的院墙之下,躲在暗处看着这边的陆江年。

    方才他一气之下走人,却忍不住想,这样扔下她,着实不妥,让别人看见了,还以为他们夫妻感情不好呢,影响她的脸面。

    正要回头寻她,却见庞嬷嬷已经迎上去了。

    她们的声音虽然小,但是他一个字不漏,全都听到。

    不提他吗?

    她真是一点都不在乎他。

    算了,何必自作多情,他就不该转身。

    越想越气,这一次,他头也不回离开了忠勇侯府。

    元婉如一无所知,接过庞嬷嬷递过来的一封信:“老家来信了,说是出了大事,我看送信的那个人挺着急的,没敢耽搁,拿着信来这里等您。”

    庞嬷嬷也是担心等会元婉如去望春堂请安,耽误了时间,才特意在此等候的。

    “送信的人呢?”

    庞嬷嬷道:“和往常一样,让他去外头的栈住下了。”

    元婉如有些累了,忙碌了一天,又和某人吵了一架,她今日不想去望春堂了。

    “派个人去望春堂说一声,就说老夫人刚好,娘劳累了好些天,我今日就不过去打扰她了,明日一早再去给她请安。”

    -

    回到眠月阁,元婉如抽出了信,认真阅读。

    元婉如的老家是难江县,距离京城约有八百里,早年元川出来闯荡,遇到了陆松,从此就跟在了陆松的身边。

    元川还有一个亲弟弟,名叫元山,元川比他大十一岁,又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家,和弟弟的相处时间并不多。

    他常年在外,很少回老家,但是每年都会送银子回去。

    一开始一年也就十两银子,后来,收入渐渐多了之后,他送的银子也多了。

    娶妻生了女儿元婉如,他也不曾断过这笔银子,算是他对父母的孝心。

    后来,原主的娘死了,元川特意送了她的棺椁回老家祖坟安葬,每年给的银子足足七十两,也有请弟弟照看妻子坟茔的意思。

    元川死后,若是陆家不收留原主,大概原主会回老家,跟着二叔元山生活吧。

    原主之前每年都往老家送银子,就是遵照元川的旧例,因为父母的坟茔都需要二叔照料,原主每年送回老家的银子,不少于一百两。

    老家的确出了一家大事,她沉思许久,终于做了一个决定。

    “嬷嬷,收拾东西,明日一早,我要回一趟难江县。”

    庞嬷嬷大吃一惊:“好端端的,怎么说起回去,可是出了什么大事?”

    元婉如把信递给她,庞嬷嬷飞速看完,也发愁。

    信上说,夏季的时候,老家发了大水,元家祖坟一带,都被水淹了。

    后来大水退了,可是那个地方如今坑坑洼洼的,老爷和夫人的坟不适合留在那里了。

    元家的族老已经选了好几个地方,准备迁坟了,元婉如身为元川唯一的儿女,这种事情不能不告诉她。

    举族迁坟是大事,老家这边也不会独独等她回去,若是她要回去,就必须赶在九月初十前回去。

    不然就赶不上吉日了。

    按道理,自家姑娘是该回去。

    “这件事,您还是先大公子商量一下吧。”

    难江县离京城八百多里,这一来一回,至少也要一个多月。

    大公子身居要职,轻易不会离开京城,万一他不同意姑娘去,而姑娘却早早收拾了行李,夫妻俩岂不是又吵起来了?

    “不必了,明日一早,我就去和娘说。”

    至于陆江年,他大概还在气头上,不想见她呢。

    她离开一段时间,彼此冷静一下,也挺好的。

    当夜,陆江年果然没有回来。

    次日一早,元婉如就去汪敏那里,把事情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“娘,我父母只有我这么一个孩子,这种大事,我不能不回去。”

    “老家的信昨日才到,为了不耽误吉时,我下午就要离开京城了。”

    汪敏只是稍微想了想,就同意了她的决定。

    “让江年陪你去吧,他的岳父岳母,他也该出一份力。”

    元婉如含笑拒绝了:“夫君守卫

第124章 陆江年没回来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